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小学生音乐 > 正文
音乐浸润生长
本信息由 魏玉婷 于 01-16 14:36 发布 共2763次访问
 

“行知”浸润生长,“素养”辉映教育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于中国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创立了许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研究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大力倡导“核心素养”培养的现代教育教学中,与陶行知的许多教育思想不谋而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纵观这些核心素养,其实就是要通过教育教学,实现人的发展,这也是陶行知先生一直提倡的解放学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音乐课堂中,用好了“行知思想”,学生的核心素养也一定会有大幅的提升,真正实现生命的良性发展。

一.审美内化,增强“人文底蕴”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中艺术教育也是他十分关注的。在他主持中华教育改进社时,就设立美育组,主张学校将音乐、图画、工艺等艺术课程作为主课,陶冶学生的品德,培养学生艺术创造的精神。在之后的办学实践中,他都把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结合起来,以期创造健康之堡垒、艺术之环境、生活之园地、艺术之气氛、真善美之人格和谐的教育。今天,解读陶行知的艺术教育思想,借鉴他的教育智慧,对正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核心素养中第一大领域文化基础中的人文底蕴之审美情趣,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音乐教学是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审美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情智培养过程,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眼睛去发现、探索音乐作品的美。当然,在培养学生表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经常体会到参与表现后所获得的审美愉悦感,这样学生们才会敢于表现、善于表现。

二.勇于探究,激发学生“科学精神”

核心素养中的文化基础——科学精神-----勇于探究需要我们在课堂上呵护个性发展,鼓励孩子们的音乐创造。这一点也正是陶行知思想中的“创新教育”。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敢于抛弃一些“标准”和“模式”,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大胆地想,自由地议,尽情地说,知无不言,各抒己见,放飞思维,张扬个性。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最大限度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的潜能迸发出来,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取知识,使他们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同时,学生处在学习阶段,他们知识面有限,缺乏社会实践,人生阅历不丰富,手头资料欠缺,因此教师还要树立社会大课堂的观念,不能把学生禁锢在教室里,要创造机会多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

   三.尊重自主,助力学生“学会学习”

核心素养中的第二大领域自主发展——学会学习需要我们在音乐课堂上多指导学生怎样自主学习,小组互助学习。陶行知思想也提倡教师不是教会学生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自主性学习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运用能力。在自主性学习中,学生正是通过自我指导,形成具有独立性、具有自制力的学习。中小学的音乐课,尤其是课外音乐兴趣小组或选修课,如声乐、舞蹈、器乐等,都可采用自主性学习的方式。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的经验、意向、需要、情感、兴趣,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材,协助学生为他的学习建立特定的目标,进行有效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及时引导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澄清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内容的个人意义,成为教学的促进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他们在教师的辅导与引导下,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点选择目标、内容和方法进行自主性学习,真正享受着知识探索上的自主欢乐。

四.以乐化情,引导学生“健康生活”

陶行知思想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求教会我们的孩子学做真人,也就是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核心素养中“健康生活”包含了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几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要让我们的学生拥有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在音乐教学中,我们把增减学生的乐观情绪及审美情操放在第一位,掌握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放在第二位。在教学中不仅将认知目标定得详细,同时,情感目标也要生动、可行。例如,在澳门回归之际,一首《七子之歌》唤起了学生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游子回归祖国的牵挂。再如,针对学生孤独、自私、脆弱的性格弱点,采用《海鸥》等体现积极奋进、乐观活泼情绪的作品;用《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友谊天长地久》等作品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用《黄河大合唱》、《雨花石》等曲目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远大理想。

五.德育渗透,培养“责任担当”意识

  陶行知教育思想中渗透着担当教育,可以说担当教育与陶行知教育思想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更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具体要求.实践证明教育要引导学生夯实基础,很好地服务社会,还要激发学生谋划和引领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追求,培养有担当的人。责任担当也是核心素养培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责任感是做人做事的根本,教师有义务也有必要将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责任品格是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音乐课堂中要注重学生对音乐的领悟,通过形式与内容间相互关系来理解音乐的内涵,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音乐课堂要以情动人,少以理服人,少语言讲授,多音乐欣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使学生在提升音乐审美能力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具有较强的责任感。音乐课堂中,音乐活动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审美育人功能。教师可以使用音乐语言把抽象的内容用多种形式的感情材料呈现在学生面前,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责任。教会学生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负责,从而使学生树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六.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实践创新”

“创造力的培养”也是行知思想中十分重要的教育思想。核心素养中的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勤于实践、敢于创新方面的具体表现。音乐也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无论是课堂内的唱,听,动,奏,还是课堂外的音乐表演与音乐比赛,都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舞台,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有实践也就一定会有创新,我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往往通过音乐想象来重新塑造音乐中的形象,创造音乐情节,从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审美的目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想象中,鼓励他们尝试独特、大胆的想象让学生拥有创造的灵感。低年级孩子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自己讲故事。在高年级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音乐结束后,让同学讲出自己的所想所感,充分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和想象力,对每位同学的创造性思维作出充分的肯定,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如果教师将创造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不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这样的音乐课堂会因创造而精彩。

     教育是生命成长的守望者,从昏暗走向明亮,从模糊走向清晰,从庸俗走向高贵,从平凡走向卓越。生长总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事不在。让我们踏着音乐的脚步,用“行知思想“浸润生长,让”核心素养“辉映教育。

Copyright 2012-2013 江苏省无锡市长安中心小学

备案号:苏ICP备09081034号